11月12日上午,海洋与气象学院举行了第十一期海学论坛,这次论坛有幸邀请到了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王东晓院长以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舒业强研究员,为我院师生带来十分精彩报告。论坛由谢玲玲院长主持,学院及学校部分师生积极参会,场上座无虚席。
会上王东晓教授以“南海中深层环流动力的热点与难点”为题,就南海中深层环流的研究背景给出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针对南海中深层环流的热点问题(如三层环流、深海瀑布、深层西边界流、陆坡逆流等)以及南海中深层环流的研究难点(如深层环流驱动机制、经向反转流、深海涡旋等)开展了融会贯通、高屋建瓴的精彩论述,对参会师生给出了聚焦前沿、勇攀学术高峰的鼓励寄语,并与现场师生开展了热烈的学术互动。
接着,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舒业强研究员随后给与会师生带来了题为“粤东上升流动力机制:地形诱导与局地风驱动”的前沿报告,该工作创新性的揭示了地形对背景环流的诱导作用在粤东上升流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并廓清了其内在动力机制,舒研究员的精彩报告再次将研讨会的学术氛围推向了高峰,并解答了现场师生的诸多困惑,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学术报告后,本校的与会老师和学生积极地与两位主讲老师进行交流讨论,与会师生学术热情高涨,老师同学们都觉得获益良多。
讲者简介:
王东晓,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曾任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主任、国际海洋学术期刊jgr-oceans的associate editor、wcrp/clivar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wcrp亚洲季风年观测协调委员会共同负责人、clivar太平洋科学委员会委员等。现任clivar/ ioc- goos印度洋委员会委员、国际科联simsea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探协会海洋科考专委会主任等,以及多个sci学术期刊编委。长期从事物理海洋与海气相互作用研究,在南海环流演变和热带海洋年际年代际变率方面做出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揭示了南海贯穿流的存在,论证了南海贯穿流是南海内部动力过程的关键因子,提出南海贯穿流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第二通道的观点;建立了南海环流大尺度-中尺度相互作用理论框架;对南海和热带西太平洋年际年代际变率的遥强迫等调控机制获得新认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发表sci论文150余篇,sci总引5千余次。主持了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国家重点基金等多个项目。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10)等荣誉。
舒业强,博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地形对南海环流的作用、海洋数据同化。发展了基于自适应观测误差的选尺度集合同化方法,改进海洋底边界层模拟;在地形对南海翻转环流、深海环流变率以及陆架近岸环流的作用三个方面取得了一些原创性的认识。至今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担任“全球海洋资料同化”国际组织(godae oceanview coss-tt)工作组委员。曾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先导专项b子课题、专项a专题等项目;担任grl、jpo、jgr、jc、om等期刊的审稿人。